二道橋大巴扎始創于公元1881年(清光緒七年),中俄《伊犁條約》后在新疆烏魯木齊給俄商劃出“貿易圈”,北起“皇城巷”(現二道橋),南到三屯碑,西至新華南路(原西河壩),東至延安路以東(原羊毛湖)。那時二道灣的一股清泉流經此處一座木質小橋,“二道橋”由此得名。1907年,聚集于此的俄商洋行已經增加到30多家,形成“洋行街”,此街成為“二道橋”早期發軔。
清宣統年間,二道橋此時就商賈云集、名揚四方,已成為邊城第二大商業中心。 每日車水馬龍,人來人往熱鬧非凡。沿橋兩側順勢而起的店鋪,尤以和田玉交易、黃金加工業為最。這里“工藝技巧之人無一不備”,吐魯番的葡萄、哈密的瓜、喀什的土布、和田的地毯絲綢、庫車的胰子(土制肥皂)、焉耆的蘑菇……皆是新疆本地的特色產品,而俄羅斯的蓋子布、巴基斯坦的銅器、土耳其的首飾則是具有異國情調的商品。
夜幕降臨,馬燈掛起,二道橋特色小吃與熱瓦甫彈唱讓人流連忘返,不想離去。自此,二道橋一直是烏魯木齊少數民族集居區,烏魯木齊60%的少數民族集居在這里,民族傳統工藝歷史悠久。
2002年8月,重新改造新建的二道橋大巴扎落成展現在眾人面前。